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印发《天津市事业单位人事争议调解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04:27:17  浏览:938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天津市事业单位人事争议调解办法》的通知

天津市人事局


关于印发《天津市事业单位人事争议调解办法》的通知

津人〔2004〕78号


各区县人事局、总工会,各部委办局(集团公司),各人民团体、大专院校、驻津单位人事(干部)部门、工会:
  现将《天津市事业单位人事争议调解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协议书(样式)
      2.×××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意见书(样式)



                           二○○四年十一月三日


                 天津市事业单位人事争议调解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事业单位人事争议调解工作,维护争议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及时、有效地调解人事争议,根据《天津市人事争议处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事业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调解委员会调解人事争议,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市事业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可以设立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委员会的工作接受上级主管部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和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指导。
  第四条 调解委员会由本单位工会代表、职工代表、法定代表人或其指定的代表组成。
职工代表由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推举产生,工会代表由本单位工会委员会指定。
  第五条 调解委员会由三至五人组成。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负责人担任。
  调解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设在工会。
  第六条 调解委员会组成人员应当熟悉人事政策法规,具有一定法律知识,联系群众,为人正派,办事公道。
  第七条 调解委员会组成人员调离本单位或者因其它原因需要调整的,应当按照本办法及时补充和调整。
  第八条 调解委员会的职责:
  (一)依法调解人事争议;
  (二)检查、督促人事争议双方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
  (三)宣传、解释人事政策法规。
  第九条 调解委员会调解人事争议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依据人事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
  (二)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三)尊重当事人申请仲裁的权利。
  第十条 当事人因下列人事争议申请调解,调解委员会应当受理:
  (一)因建立、变更、终止、解除聘用或者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
  (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调解的其他人事争议。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已经受理或者解决的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不再受理。
  第十一条 发生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在3人以上,且有共同申请理由的,应当推举代表参加调解活动。代表的人数由调解委员会确定。
  第十二条 当事人应当在争议发生之日起10日内,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并提供申请人、被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请求事项、争议事实和理由。
  第十三条 调解委员会应当在申请人提出调解申请后的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决定受理的,应当询问对方当事人是否同意调解。对方当事人不愿调解的,作好记录,在3日内通知申请人不予调解;同意调解的,从调解委员会组成人员中指定调解员进行调解。
  第十四条 调解委员会调解人事争议,应当自争议发生之日起30日内调解完毕。调解期满,当事人双方未达成协议的,视为调解不成。
  第十五条 调解工作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调查了解情况,全面掌握争议事实,作好笔录,由被调查人、调查人签署姓名和日期;
  (二)组织并听取双方当事人陈述事实、申辩理由;
  (三)召开调解会议,根据申请人、被申请人意见,提出调解建议;
  (四)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协议书》(样式见附件1),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争议事实和协议内容,经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调解员署名并加盖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双方当事人必须自觉履行;经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意见书》(样式见附件2),说明情况,经调解员署名并加盖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当事人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十六条 《调解协议书》和《调解意见书》一式3份,争议双方当事人各执一份,调解委员会留存一份。
  第十七条 调解委员会应当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并做好调解的登记和档案管理工作。
  第十八条 人事争议调解双方当事人应当尊重调解委员会的工作,自觉履行调解协议,不得有伤害调解人员的言行和激化矛盾的行为。
  第十九条 调解委员会组成人员参加调解活动,单位应当给予支持。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04年11月3日起施行。

附件1
                ×××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
                 调解协议书(样式)
                              字第()号
       申请人的基本情况:
       被申请人的基本情况:
       争议的主要事实:
       协议的内容:






                        申请人:(签名或盖章)
                        被申请人:(签名或盖章)
                        调解员:(签名)
                       (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印章)
                        年   月  日



   附件2
                ×××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
                 调解意见书(样式)
                             字第()号

       申请人的基本情况:
       被申请人的基本情况:
       争议的主要事实:
       调解意见:





                       调解员:(签名)
                       (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印章)
                       年  月  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共金华市委办公室关于印发《2005年度县(市、区)人才工作考核实施办法》的通知

浙江省中共金华市委办公室


中共金华市委办公室关于印发《2005年度县(市、区)人才工作考核实施办法》的通知

市委办〔2005〕24号


各县(市、区)党委,市开发区党工委:
  《2005年度县(市、区)人才工作考核实施办法》已经市委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金华市委办公室
2005年5月23日


2005年度县(市、区)人才工作考核实施办法


  根据《中共金华市委办公室关于印发〈金华市2004-2005年人才发展考核办法〉的通知》(市委办〔2004〕62号)精神,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市的人才考核工作,使人才考核工作更加科学,全面反映我市人才工作实际,在总结2004年度人才考核工作的基础上,制订本实施办法。
  一、考核内容
  1、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协调等情况进行考核。主要包括:人才工作的年度工作要点(或计划目标)制订及实施情况;编制“十一五”人才规划的情况;人才工作专项经费的设立和管理情况;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完成情况;人才信息工作及人才工作创新情况。
  2、人才的基础性工作。包括人才统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联络情况,人才信息动态数据库的维护情况,人才工作帐册登记等情况。
  3、人才发展目标的完成情况。人才资源总量及增长情况,当年新增人才指标的完成情况,高层次人才数量的增加情况,培养实用型技术工人和农村乡土人才的情况。
  4、人才工作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情况。
  二、考核方式
  1、自查。各县(市、区)党委根据考核的内容和年度人才工作要点(或计划目标),对2005年人才工作的情况进行自查打分,并形成书面总结材料,同时准备好相应的文件、人才资料汇总表、名册等备查材料。
  2、召开汇报会和座谈会。人才工作督查组听取各县(市、区)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对人才工作情况的汇报;召开由企事业单位代表、各类人才代表以及有关人员参加的人才工作座谈会,听取与会代表对当地人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任务指标考核。指标考核以人才信息动态数据库记录的资料为主,以各类统计表的数据作补充。对人才资源总量、新增人才和新增高层次人才数量的考核,以动态统计数据库的数据为准;对实用型技术工人和农村乡土人才培训情况的考核,以培训名册汇总表为准。
  4、综合计分。按《2005年度县(市、区)人才工作考核评分表》进行打分。
  三、考核结果运用
  根据考核结果和工作实绩,对人才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存在不足的予以通报,限期整改。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堰市创建信用社区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堰市创建信用社区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

十政办发[2005]4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十堰市创建信用社区工作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五年五月二十一日

          十堰市创建信用社区工作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改善十堰金融环境,倡导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争创A级金融信用市,推行"正向激励"机制,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工作目的
  通过开展创建信用社区工作,强化城市社区居民的诚信意识,营造和谐社会氛围,推动我市信用环境建设,早日实现十堰A级金融信用市创建目标,解决社区居民、个体工商户、下岗失业人员、贫困学生等小额信用贷款难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二、工作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2005年上半年)。组织召开全市创建信用社区动员大会,利用新闻媒体组织开展信用社区建设宣传和信用知识普及活动。各县市区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组织居民学习信用社区建设知识,了解信用社区建设目的、方法和步骤,讨论并提出创建意见和建议,形成人人关心支持信用社区建设的氛围。金融、工商、民政、财政和劳动保障等部门,按照职能分工,指导社区居民创建工作。今年6月为全市创建"信用社区"宣传月。
  (二)试点阶段(2005年下半年)。2005年7月,在十堰城区和县市各确定一到两个社区进行试点。民政部门、街办、社区和社区内各金融机构负责人组成工作小组,组织制定、落实创建信用社区方案,并做好宣传、初评和上报工作。
  (三)全面推广阶段(从2006年始)。在总结试点经验,完善创建办法的基础上,用两到三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创建信用社区工作。促进社区文化、精神文明、环境卫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全面发展。
  三、信用社区的评定办法
  (一)评定程序。(1)由各县市区信用环境办公室、街道办事处、金融机构联合对社区的信用状况进行初评;(2)市信用环境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市级金融机构对初评情况进行复评,符合条件的,由市信用环境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市政府认定授牌。
  (二)评定条件。1、领导重视,组织机构落实,工作计划明确。各县城关镇、市区街道办事处要督促指导社区依法健全社区自治组织,成立创建信用社区管理委员会,每年组织一到两次大型宣传活动;2、社区信用户创建要达到一定比例,信用户的授信额和贷款额有较大幅度的提高;3、社区内不良贷款、逃废债等情况清楚,并登记造册,有化解办法,不良贷款额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具体评定办法另定)。
  四、信用户的评定程序
  (一)评定对象:社区内已贷款或有贷款意愿的居民、个体工商户等;
  (二)评定机构:为社区提供服务的各金融机构负责人;
  (三)评定与公布:各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对象进行评定,报评定领导小组审定后公布;
  (四)授信:申请人签署创建信用社区承诺书,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评定对象颁证、授信。
  金融机构将评定对象的个人资信情况纳入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实行全国联网。
  五、信用户的评定条件
  (一)信用个体工商户
  1、申请人信誉良好,无拖欠银行到期贷款和各项税费,遵纪守法、无不良信用记录;
  2、申请人有一定的家庭财产(包括不动产);
  3、申请人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且自有资金达到50%以上;
  4、申请人生产经营状况良好;
  5、申请人没有造假、掺假、售假记录,无涉黄、涉赌恶习等;
  (二)信用居民的评选条件
  1、申请人信誉良好,不拖欠银行到期贷款和各项税费,遵纪守法、无不良信用记录;
  2、申请人有一定的家庭财产(包括不动产);
  3、申请人有固定的职业和收入;
  六、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信用社区是我市争创"A级金融信用市"的重要工作内容,各街道办事处、工商、财政、民政、劳动保障、金融机构等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负其责,结合实际,突出创建重点,抓好工作落实。
  2、注重协调配合。创建信用社区工作内容多、任务重、涉及面广,各部门要相互支持、紧密配合,加强沟通与协调,形成创建合力。同时,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形成强大声势,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
  3、充分利用数据库信息,认真组织评定。评定领导小组及各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的信息,严格按照《十堰市创建"信用社区"工作实施办法》的标准,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评定,确保评定工作顺利开展。
  对参评工商户划分为A级、B级、C级、D级四个等级,结合不同地区实际,给予不同的授信额度。对参评居民划分为A级、B级、C级、D级四个等级,根据不同地区实际给予不同的授信额度。
  申请助学贷款必须是社区内在读的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和第二学位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品德优良,学习刻苦,成绩较好,能够正常完成学业且经济确实困难的家庭。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